不久前,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了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与卫星一同返回地面的,还有由阜阳师范大学、阜阳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阜阳颍淮香椿全产业链研究院、太和县林业局和安徽工投中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精心挑选的400粒太和黑油椿种子。


航天育种是利用卫星、飞船等将农作物种子或生物菌种带到太空,利用空间特殊的环境(空间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重粒子、交变磁场等因素),对植物、农作物种子、生物菌种进行诱变作用来产生变异。这一技术的突出特点是:有益突变多,变异幅度大,稳定性强,是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和新种质资源的新途径。
我校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屈长青教授团队为阜阳市第十批产业创新团队,多年来以太和香椿为切入点,把科研做在阜阳大地上,对太和香椿的根、茎、叶、花、籽和树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完成太和香椿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主持召开了两届海峡两岸香椿生物技术研讨会,我校也分别当选为中国经济林协会香椿分会副会长单位和椿树国家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此次太和黑油椿种子的太空之行,无疑为香椿育种开拓了新思路,有望为香椿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全新的太空活力。
椿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古籍《禹贡》《左传》《山海经》《庄子》均有记载。太和香椿是安徽省名特产品并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中国唐代曾用此物作贡礼,清朝时被御封为“贡椿”,从此有了“太和贡椿”的美誉。椿芽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多酚、黄酮和槲皮素等营养成分,被誉为“树上蔬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香椿籽壳和花等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血糖、降脂和抗癌等功效,《唐本草》就记载了香椿的药用价值。
(撰稿、图片:杨京霞 单位审核:屈长青 宣传部初审:张书光 终审:王峰)